训练越累,效果越好?

有学员会问我:“今天训练不是很累,是不是可以多加一些内容?”,也有一些学员问:“今天训练比上次感觉要累,是不是我退步了?”

是不是训练以后越累,表示我越努力,效果应该越好?今天要是不把自己练到累趴下,是不是就没有“到位”?

累与不累,是否能用于评价训练有效性呢?

努力训练 vs. 练到很累

努力训练(Train Hard)和练到很累(Train to Fatigue)是两回事,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训练意图。

努力训练,指的是为了实现训练目标,系统性地提高与训练目标相关的负荷。比如你的目标是从深圳向北骑行到北京,每天最多可以骑行100km,你今天你一直向北骑了80km,努力程度是8/10。

但要是GPS坏了,一会往北走,一会往东走,一会又往西走,最后一共骑了80km也还没有骑出深圳市区,虽然也感觉很累,但并没有有效地接近目的地。与其如此,不如先停下来确定方向,然后只向这个方向“轻松”骑30km。

努力训练会让我们感觉累,但感觉累的不一定是有效训练。要评价训练是否有效,我们需要问自己,训练到底有没有帮助我们更接近目标。这要求我们有一些客观的测试指标来检验训练的进展,比如体脂率是否下降,硬拉成绩是否在上涨,跑同样距离时间是否缩短,静待心率是否下降,这些都是可以衡量的进展,而不是以追求累为最终目的。

并非所有训练都要练到很累

就算行进的方向对了,训练是不是越累越好呢?如果每天都雷打不动地骑100km,我们能坚持多少天?或许一个更实际的操作方式是,感觉好时超常发挥骑120km,疲劳的时候骑少一点60km,或者完全休息一天。

训练也一样,有的训练会让我们感觉比较疲劳,但是类似低强度有氧训练、动作效率、活动度这类型的训练应该是相对轻柔放松的。轻松的训练是组成训练表现的另一块拼图,它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活动,降低肌肉张力,促进恢复,让身体准备好迎接下一次高强度的挑战,

训练需要张弛有度,我们做不到每天都全力以赴。我们需要能让自己兴奋得起来,但也要有能力冷静得下来,在兴奋和冷静的状态之间自如切换,也是一种需要训练的能力。

训练记录很重要

训练感受并非没有价值,相反,如果运用得当,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感受来促进训练效率。不论是力量训练还是耐力训练,我们可以用如RPE(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 自觉用力评分表)等工具判断当前训练组的强度,从而对计划进行实时调整。

重要的是,与其笼统地说某次训练累或不累,我们可以更具体地记录每组的客观数据(负重、时长、休息时间等)和每组的感受(RPE值,训练动作流畅度等本体感受),并通过定期对比训练数据、整体疲劳累积程度,来衡量训练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。

不要陷入“训练越累越有效”的误区当中,我们在追求进步,而不是疲劳。

Leave a Comment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