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天我的手机坏了,没有信号,出门散步时连音乐也没办法听,所以我就只好干走。一个小时散步结束以后,我才意识到自己刚刚思考了很多事情——在工作上遇到的挑战有了一些新的思路,还构思了一篇公众号推送和一个视频脚本。
正是这个瞬间击中了我,我们跟信息的关系,和我们跟食物的关系很像——信息与热量一样,在这个时代普遍过剩。
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时,花费的是时间——一种有限的、不可再生的资源。人类的大脑会本能地对信息作出反应,当各种APP、游戏、短视频、音乐扑面而来时,我们一不留神就会被吸引,而在重要的、有创造性的事情上花的时间却少之又少。
重塑环境
如何观察自己的注意会用在哪里,又该如何引导自己的注意力呢?调整饮食习惯的技巧给了我一点启发。
习惯养成一共有四个步骤:「提示」——「渴望」——「反应」——「奖励」。
比如当我们面对高热量食物时,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的饥饿,而只是受到了这些食物的「提示」自然产生的「渴望」。可以重塑自己的环境,减少这样的「提示」,或者用不同的方式作出「反应」,以减少过分的热量摄入。
现在,把高密度的信息想象成高热量的食物。当我们遭遇这些「提示」,比如看到手机推送、短视频的“推荐”,就会本能的产生想要消费信息的「渴望」,即使这些信息对我们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,这也是抖音这么令人上瘾的原因。关闭手机推送通知,关闭APP内的推荐功能等等,我们可以减少自己在信息「提示」下的暴露。
24小时信息“断食”
正如我们可以用24小时断食来体会饥饿感,我们也可以尝试做一次24小时信息“断食”:
- 尝试不被动地接受信息,关闭所有数码产品的推送提示,不看新闻、微信、不听音乐、不看电视。
- 当感觉到自己想要漫无目的的消费信息时,尝试做一些具有创造性、输出性的事情,比如:整理、烹饪、运动、写作、陪伴等……
你可能会有这些收获:
- 就算没有大部分信息,我们的生活基本上都不受干扰。除非是工作需要(如新闻行业),我们不需要这么多信息。由于信息普遍过剩,它将自动涌向我们,这意味着我们对待信息的方式需要有所调整。如果有什么是需要你知道的,你怎么样都会知道,如果什么你不知道的,可能对你也不重要。
- 从另一个角度看,你将发现那些少量的、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。你会更深刻的意识到这些信息对自己的价值——有的是为了完成工作、有的是为了照顾家庭、有的是为了放松娱乐。这样在获取更多信息时,就会带着明确的目标,而不是为了打发时间。
我们真正需要的信息,就跟我们真正需要吃的东西一样,只有那么多。在用创造和输出来取代过度消费时,就能了解那些被动消耗的时间,或许有更有价值的用处。
1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