训练强度与安全试验

在刚成为教练的头两年,我带的主要是混合体能训练课。为了突出高强度特点,在体验课里,我会适当鼓励学员做快一些。根据我的观察,来体验的学员对高强度训练的评价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,有些人特别喜欢这种挑战感并成为了长期会员,而也有人则很讨厌这种不舒服的感觉,再也没有踏进我们馆一步。

其中一节体验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来体验学员告诉我他是一名拳击爱好者,当时我预判他的体能应该不错,所以在强度上激进了一些。刚练到一半,当我看到他的嘴唇开始发白,就知道大事不妙……在中断了训练,休息了后半节课后,他终于缓过来,对我说第一句话是:“你的训练太反人性了”,理所当然他没有成为会员(后来我得知他也成了一名教练)。

回想起来,当时的我犯了两个错误:首先,由于自己对高强度训练的偏好,认为这是适合所有人的训练形式;其次,由于判断失误,过早、过快地提高了训练强度。

有不少教练会以上课“狠”、“虐”来凸显自己的教学风格,再用如“疼痛是软弱在离开你的身体”之类的话来激励学员,我也曾经是其中一员。

的确有一些适应性很好、进步神速的学员,能够承受这样的训练强度,但他们是人群里的少数人,而其余大部分人会像我体验课的那名学员一样,第一节课就被吓跑。并不是因为他们太“菜”,而是因为身为教练的我们没有帮他们准备好应对这样的压力。

短期与长期

大部分人都希望目标实现越快越好,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关注短期效果。快速提高的强度可以满足短期的力量增长、减脂等需求,然而对于一部分人,这或许意味着一些长期的隐性代价:

1. 如果持续的高强度训练超过了身体的恢复能力,导致疲劳不断积累,那我们就可能为了追求短期效果,而提高了伤病的风险。

2. 过早过快地提高强度,也会对学员的训练认知造成长期影响。训练变成了他们隔三差五不得不忍受的内容,而不是生活中值得期待的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
教练在帮助学员尽可能实现目标的同时,同时也需要考虑训练方案对学员健康与行为的长期影响。我们在意的是学员第一节课就拼尽全力,还是在意他能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持续进步呢?

结果未知的安全试验

直到今天,我还时常惊讶于人与人之间区别之大。人是复杂系统,每个人都是N=1的案例,我们永远无法准确预估一个人对训练产生的反应。正因为如此,为了保证学员的安全与教练职业生涯的长久,我们需要尊重训练的第一原则——“不要伤害(Do No Harm)”。

在刚刚接触一名学员时,保守地提高训练强度,对学员的反应时刻保持观察。只要在安全边界内,我们就仍然有机会调整训练计划。随着一段时间的训练,我们对每名学员的训练适应性、偏好、生活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,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做出正确决定的概率,持续帮助学员进展。

健身不是一节节独立的训练课,而是长期的连续体,通过渐进式地提高训练压力,我们可以引导学员关注训练的本质——微小的进展持续积累,实现训练目标的过程。

Leave a Comment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