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为什么不喝咖啡了

过去的几年,我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,那就是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。没什么特别的原因,就是喜欢咖啡的味道……好吧……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是真的喜欢咖啡的味道,还是因为对咖啡有依赖,所以才觉得自己喜欢咖啡的味道。不论如何,这些都在一个月前画上了句号,我决定不喝咖啡了,并且我确定以后也不会喝了,就跟我许多年没有碰一滴酒一样。

为什么?

事出有因,决定不喝咖啡,是因为我开始更在意精力水平了,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睡眠。睡得好,有如神助,睡不好,生不如死。说句老生常谈的,现代社会是一个不鼓励睡觉的环境,对于大部分人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:一、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。我们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工作、家人,独处的时间被进一步被压缩。很多人选择熬夜刷社交媒体、玩游戏,并不是因为这些事有多有趣,而是因为这或许是唯一一个自己可以全权支配的时间段。二、环境里有太多刺激。试想你生活在一个没有数字设备的时代,我想我们睡眠时长会大大增加。当我看到我们小区小孩晚上9点各自拿着一部手机,在小区广场联机打游戏时,我想到自己在这么大的时候,这个点应该已经在床上呼呼大睡了。每个人心里都知道睡眠有多重要,但是事实上大部分人都熬着熬不完的夜。

痛苦吗?

如果你知道要怎么引导自己的注意力,改变的过程并不痛苦。我喝咖啡的体验是这样的:在喝完后的一两个小时会感觉无比清醒,不过我注意到这种清醒好像只是更警觉,夹杂着不少紧张。疲劳是细胞在低水平工作的一种状态,我们需要如睡眠、饮食等恢复手段才能真正消除它。喝咖啡只是用“警觉”掩盖了“疲劳”,但细胞的工作状态并没有真正发生变化。在不喝咖啡以后,我可以一天比一天更清晰地感受到疲劳,并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睡一会了。睡醒后,我也能明显感觉到精力的恢复,相比而言,这是一种松弛、清爽的清醒,也让我更享受醒着的时间。正如你所见,我在调整的过程中,有两个重要的步骤:第一步是觉察到疲劳感;第二步是通过增加睡眠时间进行恢复。因为不断有精力得到恢复的正向反馈,我才会确信自己可以一直这么做下去。在体验过精力充沛的好以后,我就不想回到原来那种半睡半醒的状态了。

自然规律

十年前的一位国民偶像李开复博士,在生病前,他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,甚至还在微博跟别人比谁睡的少。在他从生死线上回来以后,他的第一个感悟就是“睡眠比什么都重要”。今年冬奥会明星谷爱凌的妈妈接受采访的时候说,他们把每天睡9-10个小时这个习惯放在第一位,我估计很多人并没有把这点放在心上,但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,当时我就觉得,哇,真是聪明人啊。我们谁都无法违背自然规律。

Leave a Comment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